
一、个人信息
张安华,女,汉族,1985年生,江苏盐城人。设计学学士(东南大学)、美术学硕士(东南大学)、艺术学博士(东南大学/提前攻博)、博士后(南京艺术学院)、韩国东国大学(Dongguk University)访问学者。
导师类别:硕士研究生导师
职称:副教授
职务:教学副院长助理
电子邮箱:278077313@qq.com
二、研究方向
室内设计、景观设计、传统文化创意设计与传播、智能生成(AIGC)设计、文旅环境设计等。
三、主讲课程
研究生:《文旅环境设计》
本科生:《创新思维与方法》、《中外建筑史》、《市政景观设计》、《居住区景观设计》、《家具设计》、《模型设计与制作》等。
四、代表论著
出版专著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》1部,独著,东南大学出版社;以独立/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,部分如下:
1、论文《中国传统艺术数智化传播的基本特征、生态嬗变及实践路径》,独作,CSSCI/北核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,2023年8月;
2、论文《基于AHP-扎根理论的南朝石刻文化基因传承及设计转化》,一作,CSSCI/北核,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(美术与设计)》,2023年5月;
3、论文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效果与策略探析》,独作,CSSCI/北核,《艺术百家》,2018年3月;
4、论文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艺术路径》,独作,CSSCI,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,2014年8月;
5、论文《<影>:黑白水墨书写权谋博弈》,独作,CSSCI扩展/北核,《艺术评论》,2018年11月;
6、论文《数智赋能蔡氏古民居建筑基因的智能设计传承》,一作,北核,《包装工程》,2025年2月;
7、论文《基于SBE-SD法的江苏园博园城市展园景观美学评价》,一作,北核/CSCD,《西北林学院学报》,2024年7月;
8、论文《南京民国建筑基因提取及智能辅助创新设计研究》,一作,北核,《包装工程》,2024年4月;
9、论文《江南古典园林文化基因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》,一作,北核,《家具与室内装饰》,2023年9月;
10、论文《长江流域地方戏曲研究现状及趋势可视化分析——基于CSSCI期刊(1998~2023年)数据》,一作,北核,《戏剧文学》,2024年8月。
五、科研与实践
1、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《中国传统美术数智化传播体系研究》(项目号:2023M731770);
2、主持江苏省社科一般项目《长江江苏段传统美术基因传承与智能传播研究》(项目号:24YSB008);
3、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研究》(项目号:16YJC760069);
4、主持江苏省社科青年项目《“智能+”背景下江苏传统艺术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》(项目号:21YSC013);
5、主持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《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传统艺术国际传播策略研究》(项目号:2017SJB0200);
6、主持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《全媒体时代江苏传统戏曲艺术传播方式研究》(项目号:2021SJA0220);
7、主持2020年南京工业大学“一带一路”化工与建筑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重点项目;
8、主持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教改项目《协同机制下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》;
9、主持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《以赛促教的艺术设计专业竞赛实践与研究》;
此外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、一般项目3项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;指导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《基于SBE法的文旅景观美景度评价研究》《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遗产数智化开发利用研究》2项;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,包括《现代设计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继承与创新研究》、《京杭运河传统合院文化传承及其在现代餐饮空间的运用研究》、《南京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调查研究》省级项目3项。
六、荣誉奖励
1、教学获奖
指导本科生/研究生设计作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200余项,其中,获得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(NCDA)/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(3D)/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/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/米兰设计周/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/蓝桥杯视觉艺术设计大赛/研究生“美丽中国”创新设计大赛等教育部认可(高教学会公布)赛事国家级最高等奖30余项、次一等奖30余项、次二等奖20余项,并多次获国赛优秀指导教师。
指导研究生论文获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项、江苏省哲社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、江苏省研究生“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”学术创新论坛二等奖1项、长三角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创新论坛二等奖1项;指导本科生论文获校学术科技论坛二等奖、三等奖各1项。
2、科研获奖
论著成果获得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、江苏省哲社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、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