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十月下旬,艺术设计学院视觉1401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景德镇陶瓷文创设计调研。瓷器在古代便被称为第五大发明,如今常作为设计的载体出现,瓷都一直是同学们心中所向往的地方。为了了解传统的制瓷工艺,我们参观了景德镇古窑博物馆,那里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作业线,从一堆泥土到具有艺术价值的瓷器,要经历很多步骤,从作坊外的练泥,作坊里的拉坯、印坯、利坯、晒坯、刻花、施釉,最后就是烧窑,每一步需要师傅们巧夺天工的手艺,丝毫马虎不得。当我们踏入明清时代就存在的作坊,看到老师傅们精湛手艺,有一刹那仿佛自己穿越到明清烧制官窑现场的冲动!
成型的瓷器同样分为很多种,“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磐”的白瓷名声在外,为很多人熟知,另外有青花瓷、粉彩瓷、斗彩瓷、颜色釉瓷、变色釉瓷、珐琅彩瓷等,其中还包括一种玲珑瓷,“透光而不透水”,真是十分神奇,令人爱不释手。这博览区中不仅有精湛的手艺,而且完整保存了几座古代的瓷窑,如:宋代龙窑、元代馒头窑、明代葫芦窑、清代镇窑,并且至今仍能正常烧制,令人叹为观止。还幸见到了最大的龙窑——天宝龙窑,这座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龙窑,现在已被列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,如今已服务了无数人民,从建成之初烧制生活日用品,到如今烧制艺术品,从当时一年十烧到现在一年一烧,如今天宝龙窑已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,见证近五十年发展。相对于安静古老的瓷窑、生产作业线来说,陶溪川文创产业园便热闹、现代了许多,不管是园区规划,还是商品展列,都位居全国之首。这里多数是热爱陶瓷又热爱设计的年轻人开的铺子,为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。从帝王富贾家流入寻常百姓家,从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的制作工艺,瓷器架着历史的车轮,得到了很好传承与发展。
去瑶里古镇是一段很轻松回忆,整个古镇恬静安详,入口便是一个三人环抱的大樟树,往里走,瑶河横贯其中,河面上不时见到搭建的简易木桥,河两岸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,岸上走鸡,河里游鱼,阳光正好,微风不燥,还想走吗?“天青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”,来到景德镇最重要的,当然要亲手体验一下制瓷了,从拉坯到绘画坯体,深深感受了一番,拉坯是纯粹的技术活,要做到“手随泥走,泥随手变”,拉坏了几个,终于体会到了这种匠人工艺,绘画时也是颇有难度,第一次接触的青花料为难了许多人,幸好兴趣克服了许多困难。当拿到自己动手制成的作品时,由心而生的喜悦,这是此行最大满足。 短暂实践周很快就结束了,每个人收获颇丰,看不见的是传统技艺和现代革新及行业前景,看得见则是手中沉甸甸的创作成果,瓷都,希望你能继续这样,传统与创新齐头并进,打造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兴城市。
(作者:朱壮、孟刚,单位:艺术设计学院,审核:陈建华)
古窑博物馆调研留影
古窑博物馆学习调研
陶艺训练学习调研留影
陶艺训练学习调研
学习自己动手制作
学习自己动手制作
学生作品出炉
孟刚老师给学生展示陶艺制作
陶艺制作老师指导
艺术设计学院视觉1401班赴景德镇开展陶瓷文创设计调研威信链接